• 当前位置:首页 记录片 麦收

    麦收

    评分:
    0.0很差

    分类:记录片0

    主演:内详 

    导演:内详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剧照

    麦收 剧照 NO.1麦收 剧照 NO.2麦收 剧照 NO.3麦收 剧照 NO.4麦收 剧照 NO.5麦收 剧照 NO.6麦收 剧照 NO.16麦收 剧照 NO.17麦收 剧照 NO.18麦收 剧照 NO.19麦收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长篇影评

     1 ) 导演在扮演什么角色?

    在观看的过程中就隐约觉得导演的镜头所呈现出来的态度给我带来一种不适感,那是一种“导演不尊重被拍摄者”的感觉,这种不适感在结尾处当徐童导演问出洪苗的那些话时达到了最高点。

    果然,了解了一下《麦收》的背后,关于徐童导演,得知他本人因道德上的问题引来争议:他隐瞒了拍摄该片的真实目的,未经当事人许可就把片子在国际上公映,当事人的家庭信息甚至没有打码处理。(结果是《麦收》揽获了海外各大奖项)

    一开始导演跟被拍摄者说这些影像只用于高校教研,不会公映,可一转眼就拿去海外参赛。这种没有经过被拍摄者的同意就把影像公之于众的无耻之徒行径,不过是导演打着人文关怀的旗号消费底层人物罢了,用他们的不堪来换取事业上的成功。

     2 ) 社会底层的真实状态,不丧!

    本来是不喜欢看纪录片的!

    总觉得大多数纪录片都是枯燥无味,味同嚼蜡!

    就在刚刚,这么短的时间内,我竟然忘记了从哪里看到了徐童的简介,对于这个导演创作的独立电影《麦收》产生了浓烈的猎奇心理!

    找不到下载,索性在线看了,毕竟这样的电影是不需要关注视觉效果和音响效果的!

    一部好电影,首先得引人入胜吧!它做到了!

    即便它是“枯燥无味”的纪录片,也让我看得津津有味!

    看完这部电影,首先联想到的是《小武》,但是《小武》不管从剧情到拍摄到表演,毕竟都加入了“演”的成分,不像《麦收》是纯粹的纪录片!

    而与此相类似还有国外的2019年的《悲惨世界》和2021年的《红色火箭》,还有今年,不对,应该是去年,2022年,国内的高分电影《隐入尘烟》…

    虽然这些电影和本片相类似,但是总觉得是那种“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文艺片,而本片是纪录片,所以,它给我最大的感受是——真实!

    本片上映于2008年,我到现在也没弄懂是不是拍摄于2008年,虽然有人说是拍摄于2008,但是我这个生活在5线小城市的观众记忆中的2008年也不像片中的场景那么破败不堪吧!

    毕竟人家拍摄的可是帝都和周边河北,特别是片中“保定第一中心医院”让我这个同行都感觉穿越了!

    按照我的记忆和片中有些消费的价格,我推断,这应该是2000年前95年后!

    但是片中的一个镜头又完全推翻了我的记忆,其中汇款的时候提到了汶川地震,那必须是08年以后啊!

    算了,不纠结这些细节了!

    这一部纪录片描述了社会最底层的X工作者,但是从头到尾竟然没有传递一丝丝的负能量!

    虽然你能从电影里的各个人物感受到他们在社会底层的压力,却看不到他们愁容,反而大多数的是笑而面对,特别是女主!

    她一方面厌恶现在老板的贪财,一方面又开开心心的为她庆生;她即使是离开了前任老板,一年多后,她还能去看望他;姐妹间貌合神离,但是不妨碍她们一起开心找乐(这里让我找到了“鸡同鸭讲”的出处!);和“男友”从没有提到情和爱,俩人在一起却一直快快乐乐,连打电话都随时打情骂俏;即便是父亲的疾病从村医看到市级医院,对于如此重的病情,她也是只有背着别人的时候才面露愁容!

    影片以麦田开篇,以麦田收尾,是不是寓意着,哪来哪去,过程只是浮云!

    本片作为独立电影,作为描述社会底层的纪录片,是万万没有可能过了广D总局的审查的,所以本片是没有院线公映的可能的!

    但是,不能公映不代表它不是好电影,有机会您可以网上搜来感受一下,回想一下你当年那个时候你在哪!

    本片应该不能称为“演员”吧?!“本色出演”这样的词也不能用吧?!毕竟,他们都是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他们都是生活的过客,他们努力的生活,却不是表演,细想一下,您何尝不是其中一员呢!

    推荐指数⭐️⭐️⭐️🌟

     3 ) 这个片有着非凡的存在意义。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国度里。

    从来没有一个国内的纪录片导演如此直白地在镜头下展现一个群体——妓女和嫖客群体。直到徐童这么做了。不仅镜头对准“鸡”“鸭”以及他们的消费者,而且有名有姓,毫不隐讳,导演还跟着女主角回到她老家,拍摄她父母,她父母也有名有姓,有头有脸地完整出镜,叙说着女儿的出息。当然,他们并不知道,女儿拿回家的那么多钱是怎么赚来的。这个片子貌似极有猎奇色彩,但其实,导演的用心也较容易看出:他试图将这个群体里清晰的个体,他们的日常生活,他们的喜怒哀乐,以极其普通平常的方式展示出来,达到“去魅”的效果。导演在片中丝毫没有道德评论,甚至隐隐可看出,导演与这些人是站在一起的。他镜头下,只有一群鲜活的人,一群因种种原因,在大众视野里被遮蔽的人。如果你作为消费者去面对他们,只能见识到极不真实的一面。而此片的导演做到了,跟他们玩在一起,吃喝在一起,达到哥们和闺蜜之间聊天的程度。因此,我们看到,人们眼中的“妓女”和“嫖客”,除了交易关系,其实也有不少存在情感联系的。至少,是一种互相慰藉的关系。与金钱无关。这种职业的从事者和消费者,第一次作为普通人,在镜头前展示他们的日常真实状态,喜怒哀乐。因此 ,这个片的价值再怎么评价也不为过。这也是徐童的纪录片处女作。曾经引起巨大争议,引起一拨抵制浪潮。尤其片中一位出镜的妓女,对被制作成纪录片展映感觉到震惊,抗议两三年之久。不过此片特殊在,本身就是一个地下电影,只在国外电影节上展映并拿奖,在国内,进行过极有限的几场小范围放映。它从未公开化过,没走上官方通道。因此对它的抵制也像锤子打棉花,最终并没起到彻底扼杀此片的程度。仍能从盗版渠道获取片源。导演拍此片的过程充满了说不清的色彩,他是不是欺骗了被拍摄的对象,是不是辜负了他们的信任和友谊?不清楚。这些争议本身,也是极有意思的文化现象。作为纪录片,这个片有着非凡的存在意义。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国度里。

     4 ) 我们只是一群躲在镜头后的窥视者

         看完作品,有一种无能为力的感觉。我想,大多数人(包括我在内)都是因为这部作品特殊的对象所关注的吧。不同于小武、不同于盲井,因为这,都是真的!你所处的城市总是有这么一群人的存在,我们对他们呲之以鼻并且给他们标签为,这个社会的阴暗面。专家们这样解读:妓女现象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必然现象,同时又是现实中国社会矛盾的自然产物“。好像一切都顺理成章,他们的存在仿佛也是合情合理的了。大家做出这样的解释和判断,也正应了这个标题了:我们只是一群躲在镜头后的窥视者!我们没有将自己透射进他们生活中的勇气或者说是可能。
        一直在想,洪苗们哪来的勇气走出了踏上这条路的第一步,也更是在钦佩洪苗们毫无保留的出现在别人的视野里,价值观里的勇气。嫖客说:要想别人尊重你,你就得先尊重别人!洪苗说:这就是生存之道!我觉得他们都是在用自己的生活诠释着这两句话。可是,他们也只是这个尘世中的一粒微尘。
        我觉得我们还是不要把我们的那种所谓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残忍的赋予在他们的身上了。因为,没有人愿意用自己的身体去作为换取生存的工具,如果你有钱。
         洪苗爹说:洪苗如果是个男娃,必成大器!洪苗如果多有点文化,必成大器!可是,这都是如果......我不知道此片之后的洪苗们身上会发生些啥,我也不知道洪苗们的社会关系们会如何残忍的对待他们。这......没有假设。
         导演只是一个记录者,没有半点情绪,直到如镜头一遍遍的扫向那块麦田时,我想他也只是想告诉各位,麦收了!生活依然故。我们依然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去看待别人和所谓的你那个”世界“。那就请吧,各位!拿出你出色的表演,演好自己的角色。同时,保持一颗互爱的心去感知别人,爱别人,但永远不要试图把自己的那一套搬进到别人的”世界“中,冷静点!我们只是一群躲在镜头后的窥视者!
          

     5 ) 《麦收》的讲稿及感受(转)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0794d60100phxi.html
    (2011-03-23 00:28:02)转载标签: 麦收徐童纪录片算命杂谈 分类: 看电影


    今天雷老师的一句调侃很到位,说徐童全面征服了我。没错,通过《麦收》和《算命》,我的确对徐童导演及他的作品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且做了一些案头工作,进行了一点思考。我把讲稿贴到这里。里面不完全是我自己的想法,综合了各种文字资料,由于不是论文,我也没有加注,但是即使引用,基本上也都是我我逐字逐句的打下来的内化的观点。

    讲稿:

    播放:

    从开始到5:24. 注意:红苗妈,四川人。伏笔。注意5分钟以内就有两笔钱为家庭花销。去寄钱时,红苗基本素颜,她相貌平平,走在大街上都不会有人多看一眼,出卖色相,只能出卖给最底层的人,她的顾客与她都是同一阶层的人。红苗在京郊的贫民窟的住所。狭窄局促的空间,阴暗潮湿的环境。

    5:54-6:19 妇幼保健院,检查身体。红苗的工作除了与其他工作一样操劳以外,拥有更多的致病风险。

    而她的工作是得不到“公费医疗”和“免费体检”的,老板(老鸨)不会替她缴医疗保险,不会提供定期的体检,甚至我认为连最基本的安全套都要红苗自己去买。自我保护只能依靠自己。红苗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不是很有信心,言谈中非常紧张,表现出忐忑不安。

    6:48-8:07 空间。徐童的剪辑特别有意思,从女儿的“检查身体”——到“父亲的检查身体”。后面我们会看到还有很多类似的。比如:手和手。警车和警车。等等。07:17从画面上看,这个空间显得有点“家徒四壁”,空空如也,空间构成比较松,但是给人的感觉却非常敞亮。07:40红苗在化妆,母亲在身边,但是没有言语。(我们不得不发问:母亲知道红苗在北京做什么吗?)

    导演马上回答了我们的疑问:8:11-10:57

    父亲的访谈开始,“红苗就是个闺女,要是个小子,就可以闯出来。”

    与红苗在北京出租房中的电话交叉剪辑。(注意这个空间,首先是一个女性的空间,由床上的摆设看出,另外这个空间的构成很紧,非常压抑,灯光是节能灯管发出的,让人不辨日夜,感觉与世隔绝)(另外,注意红苗的服装和语言,是一件类似肚兜的衣服,露背。语言很粗俗,并且心不在焉,不把对方当回事。对比她与母亲和父亲的对话,反差极大。)

    08:41空间:全景,平房、垃圾堆、火车道,点出红苗生活的地点与乡村无异,甚至更加恶劣。毕竟,在她的家乡,还是有麦田、绿树的。

    镜头马上切到苗苗在北京电话接客的画面。父亲的殷切交谈和苗苗的实际行动交叉两次,观众可以强烈感受到导演的意图。父亲对女儿的想象太天真了,或者,他真的不知道女儿的秘密吗?在这样的物质条件下,为了保证最基本的生存权,他也许在默许女儿的行为?

    11:26-18:38

    11:26北京 朝阳区 炮房

    与同事讨论“工作”和“顾客”;性工作者们的休息室(行李、物品摆放在墙角);色彩:艳俗的粉色底大红花

    17:32 开铲车的。

    18:38 阁阁:“你课别拍,拍了也删了。”这就涉及到纪录片的伦理问题。稍后会和大家讨论这个问题。

    18:38-

    谈阁阁。伏笔,成为和男朋友分手的导火索。他的男朋友把最好的朋友给睡了,而且还付钱。

    1:23

    阁阁家。仍然是两人。接到许今强电话。

    3:56-5:56

    许今强出现;烧烤大排档,这个场所多次出现。这个男人油嘴滑舌,为了找到精神寄托。

    6:50-9:10

    意气风发,指点江山,还替导演背着三脚架

    孤独寂寞,想你啊,宝宝。

    注意许今强的手势,像是个战场上的将军,这就是他可以调度的千军万马。这是我的地盘,听我的!

    拔牙9:00

    片子用了一个闲笔(闲镜头),一个老者坐在街头椅子上,一个人用钳子拼命地把他的牙齿往外拽,一颗牙终于被带着血肉撕了下来,这个镜头与主题无关,但是却通过“痛感”,把一种残酷的生存感受传递给我们。

    10:21 红苗家大田,浇麦子。-10:50

    家乡的风景,还是一片绿油油的景色。让人觉得丰盈厚重而亲近。

    14:30

    对于生意中“开雏”的种种反应。

    17:14-22:57

    红苗和两个嫖客(一个是报亭老板,另一个是货车司机)大谈男女哲学。

    中间因为一句话而翻脸。后来说到有没有钱。两人在调情。

    03:49

    第二次出现:丰台妇幼保健院。

    意味着时间已经是半个月后,一切正常,脸上掩饰不住的兴奋。

    去男朋友处,男朋友很关心她的身体,她也很开心。

    04:40-6:00

    许琴老板出现。贪财。挺黑的一个。

    她还对自己的员工不太满意。劳模~黄段子~

    8:44厨房、卧室、炮房。一体化。许琴的生日。

    10:25

    丰台区的某KTV。泡泡鸭子。12:50-13:30偶尔泡泡压力。鸭子不知道她们的身份。她们可以很放松。

    人有被尊重的需求,妓女是人,所以妓女也需要有尊严感。但是职业的污名化使得他们这个群体无法保有尊严。妓女泡鸭子变成了精神找寻一种尊严的行为,因为他们和鸭子之间的关系就是主顾的关系,鸭子对他们的满足是一种纯精神的享受,红苗也说了,不玩真的。其实,他们的性满足在与一个不错的男嫖客身上也可以获得。更何况,她本来就有男朋友。所以,在我看来,去泡鸭子,一个是获得顾客是上帝的尊严感,另一方面则是在玩弄男性中获得对男人的报复的快感。是一群妓女对男权社会的集体反击。你长的再帅,还不就是我的一个玩物吗?

    13:45-14:25

    “阿里山的姑娘”

    14:30-18:35

    陈哥。讲陈哥的这段。我们感觉到反讽。我们曾经的记忆都被颠倒过来了。注意解说性字幕:“听邻居说,老陈已经给判了,说他是组织卖淫嫖娼的黑恶势力,判了五年”。但是,他在红苗的口中,是一个非常照顾她的大哥,是个胖胖矮矮的好人,是个对待下属十分宽容的老板。这与我们在今日说法和新闻联播里看到的“黑恶势力”所形成的青面獠牙、十恶不赦、勾结警方的坏人形象反差很大。

    红苗回到自己第一次接客的地方,炮房已经被封,她看着一幅墙上瓷砖的画,略有所思,然后怅然若失的走去,往事已矣,物是人非。我们突然有点分不清常规道德中的是非善恶了。我们也看到,“小月儿被捞出来后,还做老本行”,你能禁绝吗?

    徐童对于道德的看法:“那些难以在公众、主流视野中被看到的人物和他们的生活就更重要。说穿了我觉得道德其实就是约束你的伪道德,普适的道德恰恰是束缚我们的东西,不让我们往前走多看到一些东西。这种道德首先就不道德。所以纪录片恰恰需要突破狭隘的道德,去完成更难以呈现的东西。在具体操作时,我会为人物用化名,将具体地点尽量虚化掉,这是技术上要做的。”我觉得在这个剧烈变化的年代,我们不能使一些记忆消失。我对自己拍摄的要求是,应当使那些不可呈现的东西得以呈现,得以进入到当下的记忆中。这个年代的记忆,主流媒体所呈现和记忆的只是一部分,还有可能经常被篡改和歪曲。

    此外,我们还看到:红苗在精神上留有对帮助过自己的人的感激。她也是一个善良之人。只不过,由于身在江湖,她一个弱女子,不得不用江湖气十足的方式与各色人等打交道。红苗对于那个曾经夺取他第一次的炮房的留恋和追忆,恰恰反映了她精神有一块地方是外人难以想象的纯净的。如同,有的性工作者会把身体的某个部分留下,决不允许客人触及,这是某种最私密的部分,留给自己最爱的人。比如:嘴或者什么地方。

    18:50-

    这又是一个徐童经典的剪辑风格,一方面,红苗在镇医院门口陪老父看病时还有闲情逸致玩一个玩具,说明了她的童心,我们也感到在沉重苦涩的生活下面,总还有一丝乐趣。另一方面,玩具车所代表的这个部门正好是红苗所从事的职业的天敌,我看到了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去势者对于强势的国家暴力机关的戏耍。这当然不一定是红苗的想法,她也没有这种想法,有也不敢如此表达。但是导演在用镜头表达他的寓意。

    20:50

    抽烟。老父的病情已经很严重了。

    3:22-5:08 买廉价衣服。接金强电话,有事情发生~伏笔。注意脸上的表情。

    5:39-7:33 阁阁与她男友。

    人有情感的需求。爱情是其中之一。而一个职业是性工作者的人是不太敢保有“爱情”幻想的。她寻找爱,但是对于爱却不自信。因为他的职业属性与爱情的唯一排他性质相背离,于是就形成了悖论。她寻找爱,却不敢相信爱。

    她更愿意把情感寄托在亲情和友情上。对于,友情,她永远会排在爱情之前,这与正常人许有差别。这是因为她更愿意相信友情的牢靠。这一点,我们看到,即便是嫖客和妓女之间的友情,她都十分在乎。所以在嫖客口不择言的说出你“歇逼”之后,她仍然保持了最大的克制,要知道这是对于她最大的侮辱。

    其实,嫖客和妓女之间的情感,也可进行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流,只不过这种关系既是他们结识的一个前提,又是随时可以爆发的一个定时炸弹,是隐藏体内的一根骨刺。

    12:22-13:40

    手的交叉剪辑。一方面她在美化手,一方面她又在消耗手。因为她是一个妓女,她还是一个孝顺的农家女。

    我觉得跟整个片子的主题呼应,就是说的一种最质朴最高尚的农民劳动者和最卑捡最可怜的妓女的强烈反差,既是红苗的两种生活境况对比反差又是同为底层的悲哀。手是用来做饭的,可装饰手却是为了卖身。传统弱势的女性在此夹缝中却承担着孝的使命。也是对社会笑贫不笑娼现状的无奈质问。

    15:26-17:46

    给母亲钱。

    18:26-18:59

    拒绝金强。

    20:11-22:42

    脚的特写。浇地。

    徐童的眼睛简直到低到土里去。她那么性感迷人的脚在土里被毁坏。

    电影学院教授张献民先生称《麦收》里的主人公是“神女”。这个说法大概来自于1934年吴永刚导演的左翼电影《神女》,里面有一个“作为母亲的妓女”的形象,她为了儿子的生存和教育权去卖淫。《麦收》里则是作为一个“女儿”的妓女。“麦收”这个片名,则有意识地将妓女的职业行为置于广阔的农业背景下进行观察。在城市里她是欲望的对象,在农村她又是传统家庭伦理范畴中的成员。她的父亲因为脑血管疾病长期治疗,她卖身所得全部花在了医药费上。女儿在市医院的病房里把一沓钱交给母亲,自己只剩一百快。母亲似乎有点内疚地从那沓钱中抽出三张,放回女儿的包里。

    最后一刻的问题:“你想过父亲会死吗?”

    最后的回到“阿里山的姑娘”。

    红苗在片尾对着镜头思及父亲可能来日无多时的落泪无语,让镜头与导演也静止无语,难以为继;而当红苗慢慢收起难过心情、重新以坚定的声音扔给导演一句:「问吧」,且瞪着眼睛说,「还拍不拍呀?」时,影片嘎然而止,接上搭配红苗爱唱的「阿里山的姑娘」走片尾字幕。我极少看到如此扼要有力的结尾,它让这位性工作者的坚强、镜头后的导演相对之下的尴尬,和观众对主角其人与其情境既感辛酸又倍受鼓舞的复杂心情,在那个快速收起的镜头里一涌而出,千丝万缕说不清楚。影像犹胜千言万语,这是一个绝好的例子。(郭立昕)
        其中,我们听到了在黑幕后的窸窸窣窣声,我们明白了何谓“影片有尽,含义无穷”,我们不由联想到:在画面外面,还有这样的生活仍然再继续。他们就是这么坚韧的生活在这片大地上。

     

     

    第一点感受:你不会觉得“隔”,徐童同志才真正是“三贴近”的践行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他虽然人在体制外,但是简直是优秀的GCD员,坚持了我们的宣传政策。我们来看一段视频,是徐童同志的创作谈。徐童其实是一个艺术家,他的经历丰富而坎坷,他对底层人民感同身受,镜头就是他的眼睛,我们实际上看到了这双眼睛中的善意和尊重(我绝不会说同情,那像是高高在上的恩赐,那像是上帝来到人间的宠幸,那像是今日说法和焦点访谈占据一种道德制高点后的说教)。

    第二点感受:你会觉得“痛”。也许你不喜欢,甚至面对一些镜头你恶心了,比如:历百程和老伴石珍珠洗手后那黑色的脏水,比如石珍珠把吐出来的东西喝回去。但是,这些东西的确刺中你的某根从未污染的神经。所以,很奇怪的一个现象是:越是基层的观众越对此种影像漠不关心、见怪不怪。例子是:平遥国际摄影节。事实证明平遥并非做此类活动的有效和理想场所。因为基层观众真的不太关心这些来自基层的影像,摄影节对他们来说就象赶庙会——除非偶然碰上。

    第三点感受:你会觉得徐童的镜头饱含“思想”和“力量”。好的纪录片拍摄者在技术上都能做到“人机合一”,但是在技术解决之后,你片子的深度与一个导演对人生的哲学思考很有关系。所以,我看到很多徐童的访谈,或者与影评人的对话,我觉得他通过20年的人生经历感悟了很多哲学,这些哲学不会是掉书袋,不会是“众妙之门玄之又玄”,但是它是活生生的热腾腾的充满力量的,我看到他的视频和访谈之后常常感觉一种坦然和勇敢,甚至让我想到了“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和淋漓的鲜血”。实际上,徐童的“底层三部曲”或者说“游民三部曲”是从一个个体,到一个生态链(共时性存在),然后又到了一个人的生命历程(历时性存在)。

    我们往往存在一个误解:认为是导演“读解”了这群人的生活,为他们“正名”。其实恰恰相反,徐童认为,在他最低谷最迷茫的时刻,恰恰是这群人给了他力量和理解人生的契机。徐童在他们身上找到了一种认同,通过他们表达出了自己。他说:“生命质感一样,完全一样。我觉得老吴在“云之南”的那个评语特别准确,他说“让我们感动的是通过镜头认识了一个女孩,让我们感动的是她面对坚硬现实表现出来的坦然和勇敢”。这种东西底层人真的是……我不知道他们哪儿来的那股劲头,相对来讲,艺术和知识分子都太脆弱,太不堪一击了。他们好像强大,但只是是一个假象。”

     

    徐童的古典文学功底。这一点是从他的解说性字幕上看不来的,这个基本上是导演对影像的批注和补充。徐童的解说性字幕,字少,有力。

     

    对于性工作者、乞丐、同性恋等群体,属于“去势”群体。官方主流媒体上基本上不会报道和涉及。有报道,也是“扫黄打非”中出现。其实,性工作者是人类最古老的职业之一,在耶稣时代就已经诞生。当然这不能证明它存在的合法性,但是我们仔细考虑一下,这种群体在中国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可能与发达国家有所不同,比如日本,有些人当AV女优或者援交女郎是出于一种好奇和体验,或者是为了更轻松的获得丰厚的经济回报,甚至是追求性享乐。但是,日本、荷兰、泰国等国,他们对色情业是一种规范管理的状态。而中国呢?大部分做皮肉生意的女性,是被生计所迫,他们来自广大的农村地区,西部地区。

     

    (体裁不怕重复,因为生命永远鲜活,社会形态总在变化。这是对于纪录片而言。

    素材不怕重复,因为电影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在于你怎么拍,怎么讲述故事。这是对于电影而言)

     

    郭力昕:紀錄者對他的拍攝對象、與性工作這件事,沒有自我高尚地擺出中產階級人道主義式的憐憫,施捨式的同情,與傷感腔調或道德姿態。他在影片中,平實、赤裸、直接地呈現訊息與人物,不是為了提供中產觀眾進行集體偷窺,或藉此題材進行虛假的道德懺悔,而是讓我們無可迴避地認識了中國大陸某些有代表性的性工作者的生存狀態,和她們所反映出來相當不堪的當代中國社會面貌。我認為這是一部傑作,有著勇氣和擔當,涉及的議題也十分重要。
    我想这些人大概是不懂纪录片的;他们大约也不懂人的复杂心理、底层生活的真实、与中国大陆严苛社会下之生存法则。他们可能只懂得、或只在乎西方卫道意识与标准下的「道德」原则或检验方式。没有严峻之生存压力的人,可以好整以暇地计较关于拍摄性工作者的纪录片,该不该马赛克一下某些数据,或者镜头前的谁冲口说了一句「不要拍了」的话。这种琐碎的、只见木不见林的道德讨论,恐怕正好让片中那些辛苦但坚韧的、为了生存而卖身的女子们的处境,像一面魔镜般,折射出那些宣称关切性工作者之权益和隐私的中产阶级们、不食现实烟火的愚昧可笑。
    我建议台湾社会真正关切性工作者之主体位置和生存情境的朋友或团体,认真看看这部纪录片,并跟香港那批人士对话、辩难,使一种浅薄的道德观,能够停止成为另一种对底层性工作者的骚扰、污辱和迫害。

     

    由此我想到了,大道德和小道德。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最后用一段福柯的话作结:

     

    “这些简短的故事经常没有告诉我们任何其它的东西,而这些短促的描述可能充斥着错误、捏造、不公正、夸大其词的地方,但在它们背后,总是有过一些人,他们活过,然后又死去,历经了苦难、邪恶、猜忌与喧哗。因此,我排除了所有那些可能出于虚构,或者类似文学的文本:文学创造的黑暗英雄形象,从来没能象我眼前的这些鞋匠、逃兵、小贩、掮客或云游僧人那样热烈,尽管所有这些人都易怒、可恶,或者既可怜又可鄙;而之所以这样,无疑就是因为我们知道他们确实存在过。

     

    他们本身不引人注目;没有什么东西会注定让他们声名显赫,他们也不具有任何确定无疑的,可以辨认的辉煌特征,无论是出身、财富或圣德,还是英雄行为或者天赋英才;他们应该属于那些注定要匆匆一世,却没有留下一丝痕迹的千千万万的存在者;这些人应该置身于不幸之中,无论是爱还是恨,都满怀激情,但除了那些一般被视为值得记录的事情之外,他们的生存灰暗平凡;不过,他们在某一刻也会倾注一腔热情,他们会为一次暴力,某种能量,一种过度的邪恶、粗鄙、卑贱、固执或厄运所激发。在同辈人的眼中,或者比起他们平庸无奇的生活,这些都赋予他们以某种辉煌,震慑心灵或者令人怜悯。我一直搜寻的就是这些具备某种能量的粒子,这些粒子微不足道,难以分辨,但他们的能量却很巨大。”

     

    我喜欢这段话。

    我猜徐童导演也会喜欢。

     6 ) 不适和困惑

    最近看纪录片上了瘾,粗粝的影像下有着美丽真实的生命。

    写《龙哥》、《麦收》的影评很难,她们都是真实的人,不是演员,安稳地坐在屏幕之后敲打键盘肆意点评他人的生活,把他们放置在被研究者,点评者为研究者的位置之上,怎么都有点不对等。

    洪苗是一个如虎妞一样,咋咋呼呼、能干、泼辣的女人,如野草般生命力顽强。病恹恹的父亲说:“洪苗就是没文化,是个闺女,要是个小子,早就闯出来了,是个有文化的也好,也会是个能人。”父亲生病,家庭经济有缺口,文化程度不够,一出门就背负着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从河北老家搭车到北京,她唯一的选择就是做“性工作者”。

    她们也有爱情。格格遇到宝爷,就会从霸道狮子变成温顺绵羊,特别嗲,手里叮铃作响的电话成为“烫手山芋”,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洪苗与许金强一天三四五个电话,宝宝来宝宝去。这是孤独者的“形影相吊”,人都是社会化动物,即使再独立、沧桑的人,都会需要一个能陪伴着,讲讲话的人。洪苗一开始就跟许金强强调:“千万别对我动感情,否则你会死得很惨。”比起许金强在镜头前介绍塔吊工作的自豪神色,被污名化的“性工作者”使洪苗注定会成为感情中被放弃的一方。结尾许金强去嫖娼,洪苗以一句“去他妈的”,结束两人的关系。即使是互相陪伴,也必须如锁扣一般,单独一对,参杂另一个人,都是亵渎,“妓女”的爱情,也是有尊严的。

    洪苗的尊严还体现在她和两个卡车司机吃饭时,左边司机随口带出一句侮辱女性的脏话,她立马变脸,直接说道:“想联系就联系,不联系就拉倒”,不做这一单生意也不会亏。此时左边的司机不以为意,不想道歉。中间男人开始当最讨厌的和事佬,活跃气氛。他问左边的男人:“你有钱吗?”既然没有男人最耀眼的装饰,钱和权力,何必在这里给女人摆脸色,他可能混得如此失败,唯一的能耐就是向底层被剥削的女性随意飙脏话了。洪苗的反问体现出智慧:“这和钱有关系吗?”其实没有,这和对于她作为人本身的尊重有关。

    电影里的性工作者,每一处的动作都是在为后面的情节服务。生活里的洪苗不是呀,她就是自然而然的自己,给家里钱,跟妈妈开玩笑“返十张”,在爱情里不因为自己的工作看低自己,该断就断,不留恋。回家时会戴上眼镜,伪装成从城市回乡的知识女青年,爸爸生病,焦虑地不停抽烟。开心时还会叫上姐妹去玩鸭子。

    观看完这部影片,同样作为女性,感受到震撼,不是因为内容,而是因为对于拍摄的主体,暴露出她清晰的面貌、身份证上的真实姓名,具体到XX省XX市XX县XX镇XX村的家乡。社会本来对于性就处于一个完全污名化的状态,女性作为性工作者,不是被理解被接纳被帮助,而是被完全的唾弃。她成为性工作者,只是小范围的事情,在她离开北京之后,可能会成为隐藏的过去。但是随着本片的传播,不仅她的家里人会知道,同村镇的人都会知道,众口铄金,她们全家都会生活在污言秽语之下。她的悲惨过去被电影永远的记录了,被大众媒体放置在可点击观看并重复回看的位置之上,这对于一个女性是毁灭性的打击,对于一个家庭是不可承受之重。可能洪苗永远都不会成为那个结婚的女人,有资格给爷爷奶奶的坟头上香。

    即使被预设洪苗是默许影片的,但是纪录片应该是有道德的,这和嫖客对于妓女的性剥削没什么两样。

     短评

    导演的方式让人不舒服。

    7分钟前
    • 𓆡𓆝𓆟𓆜𓆞𓆝𓆟
    • 还行

    那么多人卑微地负重活着,也在卑微的爱情里搀扶着过路,可似乎和我们自以为的普通人并无本质的区别。也许人活着本就是苦,过程虽不同,感受可能却是差不多的。而我也不再追究自己是不是错、该不该犯贱,也不想套路地生活。何必过得那样瞻前顾后,熬完通宵这一宿,再说吧。

    12分钟前
    • 阿依达
    • 力荐

    世上的故事,说的人很淡然,一切也都不会变

    17分钟前
    • 力荐

    《麦收》把注意力从“妓女”这个概念转移到了“人”身上。整体来说是部勇敢的电影。不担心女主角红苗以后会怎样面对曾经做过妓女,只是这个拍摄都向其父母保密,待电影公映那一天,这一切还能隐藏么?我比较担心她的父母,何况又年高病危。 还有一点,这是我目前见到的第一个描写5·12地震默哀情形的长

    18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我对导演自身对于这些底层性工作者的真实看法呈疑,片中对人物介绍是“妓女”“鸭子”这种称呼,不过让我不适的是导演对着得知父亲病重的女儿问“有没有想过他会死”“万一他死了呢”这样的问题,然后拍下她哭出来的画面。

    23分钟前
    • 葵花卷
    • 还行

    为什么那些女权主义者会抨击导演呢?他们从潜意识上就是站在高的位置上来看待这些性工作者。如果去除社会给予她们的身份,她们也是和我们一样的“人”。

    26分钟前
    • 蚂蚁爱米粒
    • 推荐

    约酒的嫖客给洪苗打来的那个电话,一旁的导演叫了两次开扬声器,这是全片让我最不舒服的一个地方。描述边缘人的影像或许可能成为沽名钓誉的工具,但那足以融冰的温热才是它存在的主要理由。

    31分钟前
    • 还行

    有些人看不惯类似徐童导演的做法,认为这侵犯肖像权,隐私权之类,无端挑刺,在我看来,他们宁愿娱乐至死,也不想看到现实的残酷。比如非洲小孩旁边的秃鹫,河南艾滋,如果没人去拍,他们能看到悲剧正在上演吗?站在伪道德的高度,不伸援手就罢了,无耻指责拍摄者,这不是双重标准下的伪君子吗?

    35分钟前
    • 雨中静流
    • 还行

    看到有人提到这部片子“侵权”的问题,想说几句。这个问题确实有讨论的必要,这涉及纪录片导演的伦理界线。但我想这也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在摄影师、记者和一部分小说作者那里也会遇到),严格执行某种规范是不太可能的。如果每一句话,每一个镜头都要事先征得当事人的同意,那么纪录片是否还有可能拍摄?从另一个角度,我们或许也可以问,在人权面前,我们是否愿意牺牲掉一部分肖像权和隐私权?当然这个问题是漏洞百出的,很容易被攻击。但我想说,一个创作者从来都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好人”,一个优秀的创作者甚至不可能是一个“好人”。

    37分钟前
    • 远子
    • 推荐

    姐妹儿们跨在工作台上像谈论庄稼一样比较嫖客的素质,不断和小姐煲电话的建筑小工用自己也不信的肉麻话排解寂寞,回家,又是麦收的季节。田里没有年轻人的身影。

    40分钟前
    • 袁牧
    • 推荐

    徐童是想写一部和卖淫女有关的小说,和这个女孩成了朋友,后来很熟了之后,才答应让他拍的。这也是他能够拍到很多,拍得很真实的原因。放映现场有人问到是否给了这女孩好处,徐童说,我们是等价交换,我当然会给她好处。这多少让人有点不舒服。什么算是等价的?一点儿金钱和她在镜头前面交出的信任可以

    41分钟前
    • happyoct
    • 还行

    没看过徐童,你不算真的懂中国人的游民性格

    44分钟前
    • 老晃
    • 推荐

    她是个性工作者,也是孝顺闺女。

    46分钟前
    • Sunshine
    • 力荐

    奇怪的是中国只有在妓女身上才能看到一种对性的坦然。

    50分钟前
    • Joshz
    • 还行

    被摄影机骗了的傻姑娘。

    51分钟前
    • 北七环环
    • 推荐

    无视那些道德不道德的讨论吧。。。贴着拍,就像贴着写。。。多年之后想修改下:大概还记得当年的纷争。主要是麦收的女主角之一,认为片子的拍摄和放映对她造成伤害,要求不要放映,其实这个要求完全合理。想起来纪录片界有一种观点,大概是电影无罪论,我不能同意。虽然作为电影放映员,和导演们喝出了感情。不管导演以何身份进入她们的生活环境,(无意对p客这个身份进行judge,但是这个身份,确实影响了性工作者对摄像机的态度,是存在权力关系的。至于导演后来如何尽力花钱捞唐小雁,那是另外一件事了。唐小雁的生命力很强悍,跟徐童建立了深厚的合作关系。也可以说这是个“救风尘”的故事。毕竟婚姻不是什么值得追寻的事物,如果这是唐小雁想要的,那徐童这个行为也算完成了一点对摄像机原罪的救赎。只是麦收里的女孩子,就真的依然在尘埃里

    54分钟前
    • 提提卡
    • 还行

    徐童的镜头一直让我觉得不舒服,他和王兵式的藏匿、隐化镜头的方式截然相反,他往往在故事中,以朋友或私人的身份诱引话题,将阐述者某一时的态公之于屏幕,说实话这种窥私之欲和公共之语是不可转换的,这种艺术性的生活片段放大是不道德的,于算命者的夜谈是,于性工作者的记事也是。

    57分钟前
    • 乔大路
    • 推荐

    很好的一个片子。徐童说,红苗结了婚,刚刚生了一个女儿,已经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58分钟前
    • 周沐君
    • 推荐

    我靠 我昨晚看完胡杰的《我虽死去》已经很受惊吓了 再看完这个片子久久缓不过来 笑着看 看完心中有种哭不出的钝痛感 拍摄本身就在挤压我的道德 这样拍这样剪又客观又刻薄 红苗在医院数钱给她妈 她爸爸那个短暂羞愧的表情彻底让我崩溃了 都是多好的人啊 太残酷了

    1小时前
    • 茜茜末路
    • 推荐

    看完《算命》追过来的 喜欢徐童纪录片里那种将生活最底层的原貌暴露在观众面前的态度 在看底层人物生活中酸甜苦辣时偶尔会有一种恐惧 那种恐惧源自于片子的真实 让你体会到那种无奈 心酸 麻木其实离自己很近

    1小时前
    • 大島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